立足娱乐圈·争做八卦帝!

无限魅力物联网

唐卡(藏族绘画)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3-06-06 06:53:19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中文名

唐卡

外文名

Thang-ga

又称

唐嘎

拼音

tang ka

定义

用彩缎装裱后悬挂的宗教卷轴画

绘画题材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

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

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主要种类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国唐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2)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国唐”中尺幅最大的叫做“国固”。因为太大,也不能随便把它挂出来,实际上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才使用这种唐卡,将“国固”大唐卡挂在寺庙的外墙上,或者挂在专门为挂“国固”唐卡而修建的晒佛台上。布达拉宫一幅最大的“国固”唐卡,高55.80米,宽46.81米。这幅唐卡是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由摄政桑结嘉措主持制作的。唐卡描绘的无量光佛。

止唐

止唐

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2)金唐:一种用金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3)朱红唐:一种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4)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

(5)版印“止唐”:这种唐卡的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做成的画布上。

最大的“止唐”长3米,宽2米;最小的“止唐”仅长30厘米,宽20厘米。

不能单纯讲哪种唐卡的价格高或低,比如说彩唐,既可以以纯金、纯银、珊瑚、珍珠、绿松石作为主要颜料,也可以是赭石、朱砂、铅粉或黄德粉这些普通颜料。而金唐,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金色矿物颜料。价格上的差距自然会很大,有些唐卡甚至是画在皮革上的,那你就要鉴别皮质了,牛皮还是羊皮,一层皮还是二层皮等等。要价过高的唐卡尤其要格外小心些,从材质到画工再到其他一些非技术要素都得全面了解。

艺术特色

吐蕃时期唐卡艺术

唐卡的产生年代许多专家都认为是佛教传入吐蕃之后,由于唐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成婚,两位公主各自带去佛像、佛经。据记载,大昭寺和桑耶寺就是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而建造的。其中的壁画、雕刻就是尼泊尔和汉地画工参与制作。至今在大昭寺中心佛殿门楣的木雕就具有典型的尼泊尔风格,二楼回廊壁画也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具有吐蕃时代尼泊尔画风的壁画。

尽管这些雕刻和壁画与画在布上的唐卡有所不同,但从其侧面也可了解当时的唐卡绘画风格。唐卡是在壁画的基础上发展的。吐蕃时期的唐卡存世者极少,甚至尚未见报道,近年由朝花出版社出版的《西藏瑰宝》画册选用几幅出自阿里托林寺的唐卡标为吐蕃时代,其时代笔者认为尚需考证。吐蕃时代唐卡在当时数量就少,而之后又因发生了朗达玛灭佛浪潮,吐蕃政权瓦解后的分裂割据、战乱不断和多种因素,所以吐蕃时期唐卡能够保存至今实是难得一见。

那么吐蕃时期的唐卡艺术是何种风格?多年来人们试图从敦煌艺术中找到其传承关系和踪迹。敦煌地处西陲,南与藏区毗邻,唐代中期吐蕃占领敦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敦煌也成为吐蕃的佛教圣地,在莫高窟留下了92个属于吐蕃占领时期的洞窟,虽有些洞窟如159窟中有《吐蕃赞普礼佛图》图像,但这些壁画多属传统敦煌艺术风格。属于吐蕃特点的壁画,一些学者认为,仅是榆林窟第25窟正壁《八大菩萨曼陀罗》,它为我们认识吐蕃王朝时期的艺术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00年藏经洞的发现,大量绘制于8-11世纪的帛画得以再现,从被斯坦因和伯希和骗买的数百幅帛画中有数十幅属于吐蕃绘画风格特点的作品,其中如大英博物馆所藏《观音曼陀罗》麻布着色,菩萨高髻三花冠,上身裸,下围红巾,身肉色,头光和身光均椭圆。另一《如意轮观音绢索》戴化佛宝冠,身金色六臂,半跏趺坐。纸本《虚空藏菩萨》并有藏文题记,另一纸本《观音菩萨像》等多为以上特点。一些专家认为这些是吐蕃时期壁画粉本。这些帛画中有些人物造型、画法、构图、设色等与之后唐卡的画法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收藏于法国卢浮宫一幅绘于8世纪中叶的《莲花部八尊曼陀罗》帛画,高88厘米,宽60厘米。画面上绘的八尊密宗像,中间的主尊高大,四臂手拿法器,结跏趺坐,两侧与下部对称分布的七尊菩萨、护法神,身相较小。均头戴宝冠,宽肩细腰,身挂璎珞半裸、呈半跏、对足、舒坐等姿态坐于莲花座上,身后椭圆形背光。左下红脸三眼四臂护法神,手拿髅杖怒目圆睁。这幅帛字画法简练,设色单纯,以红、白黄、蓝、黑色为主,主尊发黑,显然是原色年久氧化而变,底色较浓重。其间点缀些四瓣小白花,从其对称式的构图、尊像的排列、人物的服饰、造型、法器等都与唐卡的画法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斯坦因在藏经洞还发现几幅西藏风格的帛画。在他的《西域考古图记》中写道:“有四幅很与众不同的画,它们是藏品中仅有的西藏风格作品,这些画很难归入其他类别,而且其中一幅画画的不是菩萨,而是女神多罗。其中有一幅是完整的麻布画,其颜色以胶画法涂在一层白色蜡状物上。它体现了成熟的西藏风格,大概是现存最早的西藏风格画,画中间是多罗女神坐在漂浮于水中的莲花上,周围环绕着八个小多罗像,小多罗之间分散着一些遇难和脱险的场景。前景中画着一个引人注目的鬼怪骑在马上。还有一幅纯粹的西藏风格的画是大画,在编织紧密的麻布上画着观音,观音像外套着层矩形框,框中画满了小菩萨像和法器。此外尚存两幅大纸画残件,以纯粹的西藏风格画成,其中之一大概是密教神曼陀罗,另一个上只剩下一些坐姿菩萨像。”斯坦因这段文字对这四幅画的描述,特别是那幅多罗女神,“多罗”亦称“救度母”,为藏传佛教女神。传为观音眼泪幻化的救苦救难本尊。以颜色区分为21种,而以白、绿度母最为常见,绿度母能救狮、象、蛇、水、火、贼、牢狱、非人所致的八种灾难。周围环绕着八个小多罗之间分散着一些遇难和脱险的场景。笔者认为这幅帛画显然是《救八难度母》即绿度母。从其材料质地,底色处理到所画的内容、构图特点都能看到这就是早期唐卡在敦煌的遗存。只是书中未能附图,这四幅西藏式的帛画是否公布发表尚不得知。

从以上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所藏的吐蕃特点的帛画以及斯坦因所谈的四幅西藏式绘画,都能清楚看到吐蕃时期这种印度、尼泊尔,甚至西藏式风格帛画或唐卡已传入敦煌。从这些艺术风格与之后发现的西藏唐卡总能找到其渊源和艺术的相承关系。敦煌佛教艺术经数百年的发展到唐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那时佛教传入吐蕃只有近百年。佛教绘画初期传入尚处于模仿外来绘画的阶段,或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的艺术风格。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这种佛教艺术也就带入敦煌,使敦煌艺术呈现出多样性。斯坦因对这类尼泊尔、印度风格的帛画认为:“能清晰地看出不同风格对敦煌佛教绘画的不同影响……很可能这一画风是从南面经西藏直接传入敦煌的。”敦煌艺术同样影响着西藏佛教艺术,吐蕃时期的唐卡和敦煌艺术粉本都会随着佛教和文化交流而带到对方地域,这种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交流在石窟艺术和帛画,以及之后的西藏佛寺壁画中都能反映出来。

中期唐卡艺术

公元836年朗达玛执政之后,下令禁止佛教,封闭寺院,大批佛教经典、绘画、塑像被毁。这次灭佛使佛教在西藏销声匿迹达百年之久,直至公元10世纪才使佛教从西部阿里的古格和东部的青海进入,再度在西藏复兴。史称“上部律传”、“下路弘传”。佛教进入后弘期,由于阿里古格国王益西沃大力护法,东印度高僧阿底峡受邀于1042年到阿里托林寺弘法,阿里成为西藏佛教的中心,同时印度、克什米尔艺术传入阿里。当时曾有32位克什米尔艺术家随古格高僧来到阿里。无疑,这些艺术家对藏西的佛教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阿底峡大师在阿里传教3年后于公元1045年前往藏中地区的聂塘寺传教,这里与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相邻,多种绘画风格并存。从传世唐卡看这时期唐卡大都近于方形,主尊据画面中央很大位置,围绕主尊四周对称地罗列的其他尊像占据面积很小,四方式的小格填空般绘诸神排列齐整,不留空白。主尊高大而半圆的后背圈定了其位置范围,靠背呈∩形,色调多呈暗红色或蓝、绿深色,并绘有色调接近的涡卷纹饰。马蹄形的顶光较亮与靠背相接,外沿并列涂以不同颜色或图案,以象征光芒。靠背后边露出类似座椅横出的椅角呈三角形,下部两侧对称的有白象,身上站立长角似狗似羊的吉祥瑞兽等。有的莲花座下双狮对称的须弥方座,装饰华丽。主尊两侧往往侍立着较小的菩萨,呈“三折枝”形,稍半侧身姿,半裸,身挂璎珞,穿短小裙裤,小腿分开,露出优美的姿体。主尊多呈正面,面相卵形或上宽下圆,鼻子修长,眼帘下垂,双眉修长而中间紧连,嘴角上翘。菩萨宝冠叶片或并列或上下二层排列。恶相护法身材短粗,面相虽凶恶,但绘制更如戴一幅假面具,发短更像一顶装饰的冠。而这一时期的护法尊像远没有后期那么名目繁多。

这时期的唐卡绘制细腻而不繁琐,虽有线条勾勒,但线条并没有特别的突出,更多的是以不同色调分清它的层次轮廓,绘制手法质朴、拘谨,甚至有些笨拙。唐卡颜色种类少,多以暖色的红、黄为主调,蓝、绿色配合点缀,色彩变化小,尽管是对比色,但颜色并不很纯,使得画面很协调、沉稳,厚重感很强。估计与年久自然褪色有很大关系,而且金色的应用极少。

从11世纪藏西克什米尔风格的画风随着佛教中心的东移带到藏中,并与这一地区尼泊尔、印度风格相互并存,相互影响和融合。13世纪到15世纪唐卡绘画风格已趋成熟,风格鲜明,并随着藏传佛教向东发展,对西夏、蒙古的佛教绘画有着深刻的影响。

西藏与西夏不仅地域相接,而且两个民族在血缘上和文化上有密切关系。西夏党项人笃信佛教,在汉传佛教的基础上对藏传佛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使藏传佛教在西夏中、后期迅速传播,唐卡艺术也同时传入。笔者曾在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看到数幅西夏时期唐卡,其中的文殊菩萨唐卡,画法娴熟,主尊文殊与拱卫的尊像主次分明,构图丰满,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1909年在内蒙古西部的黑水城,由俄国的科兹洛夫探险队盗挖的一批西夏木板画、帛画、唐卡,现存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共有三百多幅。这些佛画,有的是中原佛教绘画风格,有的在同一幅画中融合汉、藏两种绘画风格,一些木板画尽管绘画载体不同,但却是典型的唐卡画法。其中部分完全是藏传佛教唐卡风格,如《十一面八臂观音像》、《绿度母》、《佛顶尊胜曼陀罗》、《金刚亥母》、《胜乐金刚》《不动明王》、《空行母》、《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净土》、《佛陀和文殊师利》等。如《十一面八臂观音像》高132.5厘米,宽94厘米,观音端坐在正中莲花座上,十一种面孔分别表示出慈悲相、愤怒相,最顶上一面则为佛面。图上部有五身坐佛像,左右和下方分别画有八幅图像作为中心观音像的陪衬。20世纪80-90年代,在西夏故地的贺兰县宏佛塔、贺兰山拜寺口西塔和青铜峡一百零八塔附近小塔等处相继出土了一些唐卡。这些唐卡时代应为13世纪左右。西夏发现唐卡的绘画特点仍为主尊占据画面主体较大位置,旁侧的人物则以龛式小框内对称排列,相向稍侧身面向主尊,坐姿除半跏趺坐、对足坐外,还有一种双腿弯曲上下迭压,或一腿半跪,另一腿盘绕的坐姿,这种姿态多为12、13世纪的唐卡,壁画最为多见,如安西东千佛洞第二窟西夏协侍菩萨,莫高窟465窟蒙元时代的协侍菩萨多为这种姿态,世纪之后已少见这种姿态。

藏式绘画注重于手足刻画,优美细腻富于表现力。手足通常较大,并在掌上施以红色,而在汉式佛画从未发现,这也是区分汉藏画法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画法可能从唐卡的出现直至现代仍采用。不论所画尊像为何种颜色,多以手足掌施以红色,是一种美丽的印记。我们从南亚的印度等国舞蹈中也可看到手足画红色,可见这种绘制方法显然来自印度等南亚国家。

藏传佛教萨迦派中心在后藏地区,由于宗教和地理的原因与尼泊尔有着密切的往来,尼泊尔画风显然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13世纪后期,在元朝的扶植下,萨迦派上层喇嘛开始掌握西藏政教大权,这种画风随着藏传佛教传入内地。著名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为大都、上都等地皇宫、官府及佛寺塑造、绘制了大量的藏传佛教造像。这在《元代画塑记》能反映出,从元成宗铁木尔元贞元年(1295年)到至顺元年(1330年)35年间藏传佛教绘塑的重大活动,这也是我国佛教美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它为日渐衰落的汉地佛教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这种被称之为“梵式造像”对元明清的佛教艺术都有深远的影响,直至现在仍能看到这些艺术遗迹。如莫高窟、榆林窟壁画、北京妙应寺白塔、居庸关过街浮雕,甚至江南杭州飞来峰雕塑等。从元代开始到明清,内地与藏传佛教各派往来不断,许多高僧、大师被敕封以“国师”、“法王”等封号。内地的艺术也影响着西藏艺术。

后期唐卡艺术

15世纪初西藏格鲁派兴起,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的建立,标志着黄教的创立。16世纪格鲁派以拉萨为中心向周边及北方的蒙古等地发展,格鲁派寺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壁画、唐卡的绘制大量增长,到17世纪五世达赖执掌了“甘丹颇章”政教大权后,佛教艺术达到了鼎盛,这也是15世纪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布达拉宫扩建浓缩了这一时期的艺术精华。据《第五世达赖喇嘛传》记载:“布达拉宫壁画,系1648年开始,集中全藏66个较好的画工经十余年完成。”这一时期不但有大量的民间画工绘制壁画、唐卡。许多艺人对雕塑、壁画、唐卡样样精通。而且寺院僧人甚至高僧都参与绘制,以显示自己为精通“五明”者。出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绘画高手。画得好的授予学位,还可得到达赖喇嘛赏赐和接见。同时形成了多种绘画流派和专门的画坊。但这种绘画流派只是藏地内的,那种克什米尔、尼泊尔、印度式的外域风格已经融入西藏艺术之中;以东部的康孜、中部的卫孜和西部的藏孜三大绘画流派,以及青海的热贡艺术,传入蒙古后的蒙古画工,甚至之后清代山西应州汉族画工也精通藏式佛画,多种流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争相斗艳,促进了唐卡艺术的蓬勃发展。唐卡艺术总体特点由原先的古朴、庄重、色彩单纯、构图简练而逐步发展成为画面华丽、设色艳丽、对比强烈、构图复杂;但这种画风过分娇饰、华美,追求外表细腻。而金色的应用更使画面富丽堂皇,装饰味更浓。

唐卡的构图大多仍以对称式为特点,以主尊为中心线,但主尊所占画面已缩小。莲花下的须弥座变得低矮,有的甚至不绘须弥座。佛装多还保持着原袒右肩结跏趺坐,虽无华丽的配饰,但袈裟的装饰花纹细腻,而菩萨、度母等更是装饰华丽,繁缛,头戴宝冠,身挂璎珞,形体仍为宽肩、丰乳、细腰、婀娜多姿。佛、菩萨等善相人物多面目清秀、眉眼细长,先用蓝色勾底,再用墨线勾成新月形,上眼为弓形用墨线勾,下眼边微向上成弧形,用曙红色勾,眼神稍向下视,眼白点白粉色,两眼角染红色,眼球填蓝色,边缘用墨线勾,瞳孔点墨团,嘴巴微闭,嘴角上翘,并用红色点染。度母、佛母眼睛画法呈鱼状,而其他画法同佛、菩萨。

护法诸神在唐卡中占着重要作用,与善相神祗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期这些护法诸神名目繁多,多头多臂,身材短粗,手拿各种法器,狰狞可怖,给人一种凶神恶煞的感觉,在画法上有较大的夸张变化,眉毛短粗而上翘,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勾画,眼睛如卵形,大而瞠出。鼻孔上翘、血盆大口、锯齿獠牙,舌尖外伸上卷,毛发波形上立,周身火焰。在绘制上一丝不苟,如头部五官都极具装饰性,用弯曲连续的纹饰画出对称眉毛、胡须等。这些护法神多为深蓝色或红色,给人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主尊的背光早期那种靠背半圆已逐步变为以心胸为中心呈圆形,内圈以深蓝色,外圈以橘黄色,金色的波折线条四射。头光以额际为中心环罩头部。背景则对称地排列着祥云、日月、花卉、山水等,使画面趋于平衡。而以表现佛传图、宗喀巴及其他高僧画传故事,往往打破这种对称式构图。主尊居中,四周密密麻麻画出大量的繁杂人物、建筑、山水、花卉。这其中夹杂着许多风俗民情,将所要表现的故事打破时空绘于一幅或多幅唐卡中,形成一组完整的故事,这也是早期唐卡中所没有的。这些人物之外的配景是受汉地绘画的影响而吸收的艺术特点。衬景画法同样是装饰性的,每一种树木的叶片有多种不同的画法,除莲花等少数植物较易分辨外,很难区分是何种树木和花草名目,估计画工也不去研究它为何种植物,只是装点画面,使它华丽美观。山水和祥云同样也极具装饰性。有的色彩呈青绿冷色调,类似汉地青绿山水。

黄教的兴起,寺院的建造,壁画、唐卡需求增加,又促进了宗教艺术的发展。唐卡中出现有反映西藏重大历史和天文历算、医学药典等自然科学等题材。如完成于公元1704年全套79幅医药学挂图就是为藏医药《四库医典》所作挂图唐卡。这些题材都突破了前期唐卡只以佛教内容为主的格局,为唐卡注入新的内涵。

祖师、高僧、大德的肖像描绘也是唐卡绘制的重要题材。各教派的创始人,为佛教发展做出贡献的高僧大德,他们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同时又被信徒奉为是某些菩萨神灵的化身,依据这些人物传记、传说,画工熟悉这些人物性格特征和在宗教上的地位,从而进行构思创作。从吐蕃时代的三位法王,到莲花生、阿底峡、米拉日巴、萨迦五祖、宗喀巴等有近百位。对于这些人物的刻画可谓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如: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身穿棕红色袍,头戴莲花红帽,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持金刚杵,臂间挟三戟,头部微怒,双眉紧锁,蝌蚪式的八字胡,展示了大师为降伏苯教显示的威严。噶举派的“四大柱”之一米拉日巴则被描绘为穿白衣披长发,袒上身,舒坐于雪山草地,右手张开放在耳旁,展现了这位隐居山林的苦修炼者,以唱道歌而传教的特点。而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大师则正襟危坐,双手持说法印,脸部睿智慈祥,看似一样的两位大师,但从面部及服饰、标识却有差别,阿底峡戴红色尖顶帽,标识右为宝幢,左为净瓶。而宗喀巴大师则头戴黄色桃形帽,手拿莲花,左右各有利剑、经函。这些特点是区别的主要特征。

萨迦五祖,从一祖贡嘎宁布到五祖八思巴,前三祖娶妻生子穿俗衣,称“白衣三祖”为血统传承。后两祖出家持戒称“红衣二祖”为法统传承,从服饰特点和人物面貌即可区分五祖。这么多的大德人物极难找到完全类似的相同人物。依据他们的形貌特征而不是简单的神化。藏族画工有对人写生的传统画法,叫“达喀则”即是面对真人,用手摹画之意。

唐卡的绘制也由初期的麻布绘制到后来发展为刺绣、织锦、丝贴、堆绣、缂丝等多种方法。早在南宋末期内地为西藏制作的《不动明王》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方法将各种丝线交织,色彩绚丽,非常珍贵。明以后更多出现,许多是朝廷赐予上层喇嘛的。丝贴、刺绣、堆绣、织锦都各具特色,根据唐卡所用材料,这类丝绢制成的称为“国唐”。用这类材料可制作大幅面的唐卡,如许多寺院每年举行的宗教节日,其中“晒佛”活动所用唐卡面积都在几十或几百多平方米,颇为壮观。

用颜色所绘的唐卡称之为“止唐”,根据唐卡背景色调又可分为金唐、朱红唐、彩唐、黑唐等。如黑唐是在大片黑底色上用红或黄色等少量对比色,在手、口、眼等部位略加渲染勾勒,色调单纯,画面醒目,富有装饰性。

彩唐是唐卡中最为多见,后期的彩唐远比早期的色彩艳丽,五彩缤纷。但对于每尊神祗的颜色是不得任意改动的,而只有金色可以代表一切颜色。绘制精细是其特点,如绘制各类曼陀罗图最有代表性,这种极具图案特点呈内方外圆,图中所绘的各种佛、菩萨、尊像,细密者人物只有数毫米,头部火柴头大小,但却一丝不苟,甚至需借助放大镜方可看清其面目。绘制一幅庄严圣洁的唐卡,要求绘制者品行道德端正,衣食住行都要遵守规定,而且还是一位虔诚的信徒,绘制佛像前都有许多宗教仪轨,包括诵念经文、奉献供品,对占用的场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等进行祈祷,严格者甚至用从圣地采来的水土、大德的圣物,以及金、银、珊瑚、宝石、藏红花等贵重材料研成粉末加入颜色内,以示其神圣。所用颜料大都为矿物颜料永不变色,所用笔墨大都自制。

一幅唐卡的制作有多道繁杂而严格的工序,从开始选布、上框、打磨、起稿、上色。完成后的装裱同样也有一套严密程序,画工要遵循世传的工序谨慎完成。只有技艺的高低,决无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的行为,否则是对神灵的不敬和亵渎。

绘制的各种神祗尊像,都是根据经典的仪轨而制定的。在藏文和梵文的经典中都有关于造像的典章。如藏文大藏经丹珠藏里就是“三经一疏”的“工巧明”,它们是《造像量度经》、《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绘画量度》、《造像量度》。清乾隆时任内阁番蒙译事蒙古族工布查布根据藏文译为汉文《造像量度经》并续补成册。这些经典对传统的佛像制作有详尽的介绍,对佛、菩萨、度母护法诸神的尺度、色相、形象、标识、手印、坐姿有严格的要求和宗教上的寓意,不得逾越,以致制作绘制这些神祗逐步形成了固定的格式而世代相承,也阻碍了艺人们的创造才能。但绘制伎乐、供养僧众、天女等却约束较小,艺人们充分发挥想像力,使这些人物绘制的非常生动,富有情趣,姿态优美。他们手拿法品、供品、鲜花、乐器,侍卫在佛的周围或天界,为佛唱赞、献花,显示了佛国的愉悦,也寄托了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代表作品

刺绣红夜魔唐卡

现存世界最大的一幅西藏刺绣佛像唐卡制作于中国明朝年间。

“刺绣红夜魔唐卡”以驱除邪魔为题材,高三点三米,阔二点一米,“唐卡”中央为践踏死亡之神、手抱明妃“毗陀利金刚”、怒目圆睁的红夜魔。佛像刺绣采用各色丝线,色彩绮丽缤纷,部分丝线还裹幼细金箔,更添富丽堂皇。右上方有“大明永乐年施”年款。据介绍,此唐卡与西藏大昭寺密室发现的两幅大型唐卡应属同一出处。据载,一九四0年锡金法王札西南嘉将这幅唐卡送给一位英国友人,并于一九九四年在纽约以一百万美元拍卖成交。

元代《时轮坛城》唐卡

坛城即曼陀罗,佛教密宗里主要指诸佛、菩萨、圣者所居之地。时轮坛城里外三层,是以时轮金刚为中心的世界。此卡设色要求严格,配色和谐。坛城上黄下绿,左红右白,采用冷暖对比,立体感强,寓意深刻。唐卡四周绘有密集金刚、喜金刚和胜乐金刚等百余座本尊像,整幅作品线条流畅,画风极为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明《多吉丹佛塔》唐卡

多吉丹佛塔

多吉丹佛塔位于印度伽耶,被认为是释迦牟尼涅磐的地方,是佛教徒向往的朝拜圣地。多吉丹意为金刚座,作为菩提道场象征坚固永恒。此卡塔形别致,主塔居中,中央有一尊释迦牟尼等身像,小塔林立四周。画中共有1000多个佛龛,内有1000多座佛像。画属勉唐派风格,工笔绘成。有的人物不足一厘米,仍眉清目秀,栩栩如生。绘工之细简直难以令人置信,相信观者必会拍案叫绝的。

清《松赞干布像》唐卡

此画属噶赤画派。形成于16世纪。画派创始人南喀扎西将勉唐画派技法与印度金铜造像直接摹写风格相结合,风格为工笔重彩,色偏青绿。图中间为松赞干布像,人物造型优美自然,画下方两侧为赤尊公主、文成公主及两位大臣。

著名人物:安多·强巴

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时,人们赶制着各种纪念品,阿沛·阿旺晋美特意让安多·强巴画一张毛主席的唐卡,作为西藏人民的礼物,敬献给了毛主席。这是毛泽东得到的惟一把他画进唐卡的画像,而安多·强巴对这幅唐卡并不满意,他总强调:把毛主席的脸画得太平了,缺少生动感。后来他跟随班禅大师来到北京。

西藏代表团回藏时,他要求留下来,那是因为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参观时,刚好碰上人体写生课,他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可以让自己大大长进,而在西藏是办不到的。他的要求被同意了。他很可能是第一个学习接受了西方油画技法的藏族人,从而使他的画在浩瀚的藏传佛教绘画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他自己也被写进了历史。

在北京短短的一年多的学习时间结束了。这时他正值壮年,身体、精神、环境等处于最佳状态,他一生的创作高峰也正是这段时期,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宗教绘画上,而且侧重于人物。安多·强巴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画匠",他画了不少传统的家庭装饰画,有"蒙人驭虎"、"财神牵象"之类的壁画,更多是描绘藏式家具,从柜子、藏桌到佛龛,而他画的唐卡,一般人是很难得到的。

把自己积累一生的学识和经验留给后人,是他最大的心愿。在布达拉宫东侧,从前藏军司令部的房间里,挂着一幅铜牌,上面刻着“西藏安多·强巴私立美术学校”,这是在西藏自治区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朋友们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西藏解放前,他曾办了一个唐卡学习班,学生大多是贵族和官员的子弟。西藏解放后,亿所办的学习班学生全来自民间,有10来岁的,也有30来岁的。他们在著名的安多·强巴亲自教授指导下,除了学习传统的唐卡艺术绘画,主要研习独有的“安多·强巴画派”的技法和精髓,学生的作品在社会上深受欢迎和称赞,这是老人最欣慰的。

他想把学校的规模再扩大一些,能招收更多的学生,能更正规地进行教学,能带学生到更多更远的寺庙去参观学习,盼望学生能走出西藏,到更广阔的天地里飞翔,他相信,在有生之年自己的愿望是一定能实现的!

国际展览

君友会是国际著名的唐卡艺术推广中心,君友会收藏的唐卡,内容基本上都是表现西藏宗教历史或人物的,如“达赖像”、“班禅像”、“释迦牟尼佛”等等,也有反映西藏民间风俗和医学、天文、历算等题材的,这说明君友会对藏传佛教的推崇与信仰。

君友会收藏的唐卡,都是经过精细加工而成的,其工艺、质地和装潢都十分精美,如缂丝唐卡、刺绣唐卡和使用象牙轴头等,也收藏有一些用珠宝镶嵌成的唐卡。在品种上,君友会唐卡主要是绘画和织绣两类。君友会聚集西藏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师,沿用西藏传统手工制作的方法,绘制西藏各大画派的唐卡,君友会绘制唐卡的颜料极其考究,主要为天然矿、植物颜料和金、银等原料,绘制而成的唐卡既是保存上千年,其色泽依然不退。君友会的唐卡自始至终都不采用任何的化学原料,不怕虫蛀,具有极高的收藏、文化、艺术及供奉价值。

其他绘画

坛城画

坛城画

与唐卡相类似的还有坛城画。是一种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图,坛城是指佛的宫殿,由外到内以圆形和形的几何体形式层层相套构成,正中间为主尊或佛,外面图形以水图案及火焰图案装饰,第二层起用圆形的金刚图案、水图案、莲花图案装饰,表示大海、风墙、火墙和金刚墙、莲花墙、护城河。内套正方形图案表示城墙、屋檐,层层深入,最后到达主尊殿,并用红、黄、白、蓝表示东南西北四方,图案结构复杂,抽象和具象手法并用。坛城绘制难度很大,只有具备高超技艺和丰富多彩宗教知识的画师才能绘制,坛城虽为神佛宫殿,但其内容深奥难懂,是佛教密宗专修课。坛城的构图紧凑,图案繁复多变,装饰性强,具有很美的形式感。如大家所熟悉的唐卡《六道轮回图》、《四大部洲及风火水土图》、《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香巴拉图》等,构图更是变化无穷,从地球天体、藏历历法、十二属相纪年、四季变化、人类轮回、天堂地狱无所不有。它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使人增长许多知识。

孜各利画

孜各利画是一种袖珍画片,因它尺寸大小,根本不能用锦缎装饰起来,其最大的尺幅也就是15×20厘米。最常见的幅形是条幅形,内容多描绘各种神灵,有时也画一些诸如佛塔之类的神器。

头神画

头神画是经常用作书籍插图的袖珍画,当用作书籍插图时就叫做头神画。这种画一般夹在书籍的中间或放在页边上。

萨拉南夏游戏图

这种游戏使用一种叫“萨拉南夏”的游戏棋盘,这种带有图像的“棋盘”最大的可达2×1.5米。萨拉南夏游戏有点像西方蛇阵游戏或梯形游戏,只不过萨拉南夏是带有宗教目的的一种游戏。“棋盘”有六块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都可以“复活”,代表佛陀一生事迹的不同棋路都是用绘画的形式描绘的。玩这种游戏时,玩游戏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棋子”(小石子、木棍、硬币等)放在棋盘的中央,中央代表南瞻部洲。然后游戏者可以掷骰子,骰子上不是画有人物而是写有六个字母,每面一个,每个字母都有一个相应的佛教含义。字母所含的内容都写在棋盘六块区域的下方。作游戏时。根据掷骰子掷得的字母来依次挪动各人的“棋子”。

壁画

壁画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绘画形式。因画在墙上,所以叫壁画。壁画描绘的主要是宗教题材,描绘神灵和其他一些精灵,宗教故事等等,在寺院、庙宇、宫殿、私人住宅、工棚、驿站以及各类客店都可以看到壁画,有时也在户外画壁画,寺院殿堂的天花板更是经常画壁画的地方,偶尔也画在经堂的梁柱之上。

上面已经提到的绘画形式主要都是用来表现宗教主题的。绘画所描绘的可能是一些喇嘛、神灵的画像,也可能描绘供品或者佛徒的生平事迹;描绘幻想中佛徒居住的天庭,描绘佛陀或高僧大德的本生故事,也描绘寺院的建筑场面。有的只描绘供品或描绘六道轮回图,还有防止四方灾难的绘画“斯巴角松”。

此外,还有一些非宗教主题的绘画。这些绘画有的画历史题材,有的描绘史诗英雄格萨尔大王。

还有一部分毫无宗教色彩的绘画。描绘世俗社会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情况;描绘传说故事、花卉、植物和其他一些世俗内容的对象。

传记画

有表现释迦牟尼生平及前世各种故事的本生图和佛传;有大师传(莲花生、阿底峡)、法王传(八思巴、米拉日巴、宗喀巴、五世达赖)、藏王传(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等。这些壁画往往用几十以至几百幅连环画面,表现人物的生平事迹。如布达拉宫红宫第五层司西平措大殿的西壁上,全部是五世达赖一生的活动。壁画面达几百平方米。有一组唐卡,以一百多幅画面描绘萨迦法王八思巴降生、赴京州、应召进京、返藏、二次入京、皇帝册封、圆寂等整个生平。古格王朝遗址白庙中绘有吐蕃王朝世系图,概括了王朝的发展过程。

肖像画

有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等藏王像,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尺尊公主等后妃像;有达赖、班禅等高僧活佛像等。

故事画

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布达拉宫白宫东大殿、罗布林卡达旦米久颇章小经堂的“猕猴变人”壁画和大昭寺主殿内门楣上的木雕,都是有名的作品。雕刻非常动人,称得上是难得的珍品了。

风俗画

壁画中还有许多画面,表现了藏族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竞技活动,大昭寺主殿西壁南侧一组庆贺图有歌舞、乐器演奏、竞技表演,场面非常热烈。布达拉宫壁画中有赛马、射箭、摔跤、抱石等各种民间体育活动。桑耶寺主殿回廊中有一组民间杂技如马技、倒立、攀索、气功表演等,人物神态动势栩栩如生。

建筑画

西藏古代建筑壁画中,都有许多魏伟壮观的建筑形象画,如大昭寺、布达拉宫、桑耶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山西五台山等等。桑耶寺全景图和落成图,画工精心描绘了五十余座殿宇、佛塔和众多的人物形象。布达拉宫兴建图是一组上百幅画面的组画,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十七世纪修建布达拉宫的情景:石匠们在忙碌地开山凿石;拉萨河上牛皮船运送着石料;成千上万的劳动者攀行在布达拉山坡上;数不清的石匠、木工在砌筑墙体、搭置梁架……正是这些藏族人民,以他们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的品格,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这组壁画是一份难得的关于藏族建筑营建的形象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历史画

这类壁画,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动。其中以讴歌藏汉民族血肉相连友谊的作品,尤有特色,引人注目。“文成公主进藏”故事,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都绘在醒目的位置。画面通过“使唐求婚”、“五难婚使”、“公主进藏”等形象,生动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蕃联姻的历史事件。大昭寺、布达拉宫中的“欢庆图”,再现了文成公主驾抵“逻娑”时,吐蕃人民以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欢迎场面。布达拉宫白宫东大殿内“照镜子”壁,描绘的是公元710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的历史。罗布林卡达旦米久颇章内一幅“宴前认舅”,画的是金城公主的故事。公主与藏王赤德祖赞联姻,生下王子,被藏王另一王妃抢走,公主十分悲伤。当王子周岁时,藏王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公主和大唐使者、王妃和重臣贵戚应邀参加,分列两旁就座。藏王将斟满酒的金杯递给王子,说将酒献给你舅舅。王妃及其贵戚,拿出各种珍玩衣物,呼唤王子,而王子却将酒送到唐朝使者手中,扑入其怀说:我是汉人的外甥。母子重聚,情景动人。布达拉宫红司西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达赖朝见顺治图”,记述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达赖“赴京”、“觐见”、“游乐”等各项活动和欢迎盛况。这些壁画,生动地颂歌了藏汉民族间团结友好的历史。

市场走势

八十年代唐卡的价格仅数百元,九十年代藏传佛教艺术品进入收藏市场,唐卡开始升温,两千年出现在国内的拍卖市场,拍卖价格一万元左右,2006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价格突飞猛进,2008年北京春拍《药师佛像图》以1540万元成拍,在国外市场非常受追捧,国内则刚刚起步。

唐卡之王

2014年11月27日,中国收藏家刘益谦在佳士得拍卖行的香港拍卖活动中出价4500万美元(3.48亿港币)买下有600年历史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这幅巨型艺术品的尺寸超过一张特大号床,完全由丝制刺绣而成,主体是名为Raktayamari的大乘佛教人物。根据佳士得拍卖行的介绍,本次拍卖的唐卡由明永乐帝下令制作,是整个系列中唯一存于私人藏家手中的一帧。另外两帧已知的同类作品目前都保存在西藏拉萨的大昭寺中。

亿万富翁收藏家刘益谦说:“这是一件国宝。我们想要在我们的博物馆中有顶级的艺术品。”刘益谦是两家龙系列私人博物馆的拥有者。

市场价值

大明永乐年御制刺绣红夜摩唐卡

2014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拍进入最后一个现场拍卖日,此前受关注的一件“大明永乐年御制刺绣红夜摩唐卡”以3.1亿港元落槌价,加上佣金总价为3.48亿港元,成为佳士得本轮秋拍当之无愧的明星。[3]

此唐卡长3.1米、宽2.3米,流传已六百余年,但色彩依旧鲜明,品相上乘,通体以金线及五彩丝线绣成,以平金绣针法勾廓,据考应为苏州或杭州的工匠所造。

上方中央为五方佛,左右为蓝夜摩与文殊菩萨,上侧左右为绿度母和白度母。下方则为单脚而立,捧宝起舞的七天女。天女之上亦有蓝肤夜摩,伏于红夜摩敌及明妃脚下。

整体来看,红夜摩敌及明妃的身姿形态夸张,色块鲜艳浓烈,造像风格比较古典,明显脱胎于尼泊尔、印度等早期南亚风格。色调深浅有致,层次鲜明,寓意深远,象征断除生死轮回,得以涅槃。

唐卡右上角置有“大明永乐年施”款,应为佛教仪式所用。

历史价值

有的唐卡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动。如表现松赞干布生平业绩的历史题材。其中以讴歌藏汉民族友谊的作品,如文成公主进藏故事,都会绘在寺庙醒目的位置。画面通过使唐求婚、五难婚使、公主进藏等情景,描绘了贞观15年唐蕃联姻的历史事件。大昭寺、布达拉宫中的欢庆图,再现了文成公主驾抵逻娑时,吐蕃人民以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欢迎场面。布达拉宫红司西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朝见顺治图,记述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赴京、觐见、游乐等各项活动和欢迎盛况。[2]


本文标题:唐卡(藏族绘画) - 娱乐圈事
本文地址:http://www.o-kml.com//yule/41412.html

    责任编辑:
    歌手广智,广智个人资料,广智图片

    2022-12-08

    歌手广智,广智个人资料,广智图片姓名:广智国籍:中国北京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1月2日星座:天蝎座身高:176CM体重:70KG最喜欢的歌手:很多喜欢的颜色: ... [详细]

    《粉红女郎》选手干露露第二李姣皎裸照

    2022-10-11

    《粉红女郎》入围选手李姣皎逼男友现身将裸照发到了网上。1月7日晚,长春国贸看到有位网友发微博称与其男友发生矛盾,男友不但不理她,而且将其电话设置进黑名单,为了逼男友现身,竟然将自己的裸照发到了网上,并威胁如果还不见男友反应便会拍摄AV视频上传,此举一出,立即引起广大网友争先关注转载1月7日晚,长春国贸看到有位网友发微博称与其男友发生矛盾,男友不但不理她,而且将其电话设置进黑名单位,为了逼男友现身,... ... [详细]

    禁止自带酒水属霸王条款 擅收开瓶费涉嫌违法

    2024-02-11

    禁止自带酒水属霸王条款 擅收开瓶费涉嫌违法 ... [详细]

    中国银行官网 中行建党100周年纪念币手机怎么预约

    2023-11-28

    中国银行官网 中行建党100周年纪念币手机怎么预约 ... [详细]

    2013年度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完整获奖名单 2013十大劲歌金曲视频

    2022-10-11

    《2013年度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今晚(2014年1月19日)8点正隆重举行,今年实行全面开放,由全港市民参与。20首“劲歌金曲奖”透过民意调查及TVBfun投票选出,比重各占50%。总得票比率最高的歌曲将成为金曲金。TVBfun登记用户可投票予最少1首,不多于20首候选金曲,投票截止前可无限次更改投票对象。2013年度劲歌金曲颁奖典礼2013年度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完整获奖名单劲歌金曲奖第20位:罗力... ... [详细]

    图酷

    图说天下

    资讯排行

    首页 - 娱乐圈事 - 体育圈事 - 两性情感 - 星座命运 - 奇闻怪事 - 历史故事 - 科技资讯 - 图说天下 - 知识百科 - 图酷 - 娱乐八卦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02-2021 无限魅力物联网 版权所有
    删帖请联系邮箱:meiyixinxi2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