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娱乐圈·争做八卦帝!

无限魅力物联网

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3-03-03 16:10:56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于1956年始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由自然资源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该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成都理工大学由国务院批准建立,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四川省。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占地2887亩;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教学学院、2个研究院。有教职工3454人,全日制在校生36267人,其中本科生30392人,博、硕研究生5601人。

中文名

成都理工大学

外文名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

成都理工、CDUT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多科性大学)

学校特色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主管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龚灏

专职院士数

高端专家(院士)58人

本科专业

74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6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院系设置

研究生院、16个教学学院、2个研究院

校训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校歌

《理工之歌》

地址

校本部: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二仙桥东三路1号

院校代码

10615

主要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

知名校友

刘宝珺、多吉、王成善、黄润秋、胡昌升、罗强

发展定位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重点实验室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杰青

6人

全国综合排名

216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历史沿革

李鹏同志题词成都理工大学正门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1956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调集北京地质勘探学院、长春地质勘探学院、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师及其它机关、部队的干部370余人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并采购和调集了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10万余册图书到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开设地质测量及找矿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系,建校当年即面向全国招收首届本科生1551人,10月10日正式开学,专业学制4年。

1958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

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举办地质类函授教育。

1962年,学校恢复由地质部领导,各专业学制改为五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6年。

1969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

197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普通班大学生。

1976年,先后招收5届大学生3073名。

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专业学制改为四年,招生794名。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

1979年,学校改由地质部领导。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学校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

1982年1月,国务院批准学校为首批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

1984年3月,国务院批准学校为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学校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6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学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2]

1990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成都地质学院和西南石油学院联合申请,属于联合型实验室。

1991年,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学校建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993年,经国家教委和地质矿产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同年12月,经地质矿产部正式批复确定为部属重点高校

1995年,学校获得博士生导师自审权。

1997年,学校与四川省国际影视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建立了“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掀开了学校与事业单位合作办学的历史。

1997年,学校本部建立了第一个二级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开始了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

1998年,根据国家要求,学校高等教育招生并轨并扩大规模招生。

1998年,地质矿产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签订共建成都理工学院的协议。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部省共建重点大学。9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2004年,成都理工大学成功申报试点省级研究生院。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

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评价。

2008年,学校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发挥重点作用,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嘉奖。

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同年,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和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4][5]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6]2017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7]2018年11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8]2019年12月26日,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签署《共建四川大学等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协议》。

2020年5月,成都理工大学首批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9]6月,成都理工大学相平衡与盐卤化工教研组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7月,学校首批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10]同年,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正式开始招生。

2021年1月,成都理工大学当选第一届宜宾市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11]同年8月,成都理工大学获批建设“自然资源部深时地理环境重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同年9月,成都理工大学被确定为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成都理工大学

团队名称

带头人

级别

地质工程教学团队

黄润秋

国家级

石油地质系教学团队

张哨楠、刘树根、徐国盛

省级

地球物理学教学团队

王绪本

省级

数学地质教学团队

郭科

省级

地球化学教学团队

倪师军

省级

岩土工程教学团队

许 强

省级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

谭书敏

省级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396人,其中,有教授(级)271人,副教授(级)584人。[12]柔性引智高端专家(院士)33人,获得“全国杰出技术人才”称号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人,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3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73人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8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2][12]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黄润秋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人):许强、黄润秋、庹先国、王成善、刘耘[13]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黄润秋[14]、刘清友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黄润秋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人):黄润秋、刘清友[15][14]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黄润秋、许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金景福、张倬元、倪师军、施泽进、伊向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黄润秋、刘宝珺、李勇、裴向军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黄润秋、许强、刘树根、李勇、李天斌、庹先国、李忠权、唐川、王成善、裴向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性研究群体项目(1个):西部地区重大地质灾害潜在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

院系设置

二级院系

专业设置

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学【国家一流专业】、地球化学【省一流专业】、测绘工程【省一流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省一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省一流专业】

能源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国家一流专业】 石油工程省一流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海洋油气工程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国家一流专业】 、土木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省一流专业】工程力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生态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

地球物理学院

地球物理学【国家一流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省一流专业】、应用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国家一流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省一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省一流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一流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省一流专业】、应用化学

管理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一流专业】 、工商管理【省一流专业】、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应用统计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院

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翻译

商学院

会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投资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广播电视学【省一流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视觉传达设计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软件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旅游管理

产业技术学院(宜宾校区)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截至2020年4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学院,开办71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2]

专业名称

所在学院

学科类别

地质学

地球科学学院

理学

地质工程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工学

土木工程

工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管理科学学院

理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院

理学

机械工程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工学

软件工程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工学

资源勘查与工程

地球科学学院、能源学院

工学

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学院

理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地球物理学院

工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工学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工学

石油工程

能源学院

工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地球科学学院

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工学

测绘工程

地球科学学院

工学

广播电视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文学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学院

理学

工商管理

管理科学学院

管理学

专业名称

所在学院

勘查技术与工程

地球物理学院

地质工程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

能源学院

机械工程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遥感科学与技术

地球科学学院

测绘工程

地质工程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石油工程

能源学院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工与制药

生物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信息工程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工程

建筑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

学校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4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核资源勘查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地质与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9个,名单不全):深层地下卤水吸附提锂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夯土建筑更新改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采矿权价值评估与决策虚拟仿真实验、露天矿山配矿过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斜坡灾害土工离心模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VR技术的剧场舞台表演空间认知与体验虚拟仿真项目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地矿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学应用与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8个):资源环境地质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地质学类工科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核技术与应用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信息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名单不全):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工业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建筑学

首批高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遗产型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12个,名单不全):会计学、建筑学 、广播电视编导、园林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质工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核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峨眉山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名单不全):地球物理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学生获奖 截至2018年3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3次获得中宣部、团中央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科技进步奖(交叉创新奖)2项,获省一等奖22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6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全国银奖1项、铜奖5项,省一等奖13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55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赛Meritorious Winner奖32人次、Honorable Mention奖159人次、Successful Participant奖139人次,全国一等奖67人次、二等奖117人次,省级一等奖207人次、二等奖326人次、三等奖391人次;在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得全国奖励119项(次),省级奖励157项(次);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中获得奖励559项(次)。[2]

学科建设

西校门

西校门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及交叉设置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

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学科(地球科学和工程学)进入ESI(基本科学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球科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是西南五省(区、市)首个拥有地球科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地球科学学科、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首批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16][17][18]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地质学[7]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16]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及交叉设置二级学科(13个):岩石物理学、沉积学(含:古地理学)、矿产资源化学、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环境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矿物材料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数学地质、资源与环境遥感、地下水科学与工程[17]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传播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翻译(英语笔译;英语口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会计、工程管理、艺术[17]

学生获奖

截至2018年3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3次获得中宣部、团中央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科技进步奖(交叉创新奖)2项,获省一等奖22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6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全国银奖1项、铜奖5项,省一等奖13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55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赛Meritorious Winner奖32人次、Honorable Mention奖159人次、Successful Participant奖139人次,全国一等奖67人次、二等奖117人次,省级一等奖207人次、二等奖326人次、三等奖391人次;在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得全国奖励119项(次),省级奖励157项(次);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中获得奖励559项(次)。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止2019年3月,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与四川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5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1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文旅厅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2][16]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共建)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个):构造成矿成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安全重点实验室[2]四川省文旅厅重点实验室(1个):戏曲文化传播与文旅产品研发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矿产资源化学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资源与环境经济普及基地

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四川攀枝花野外基地)、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四川汶川野外基地

科研基地(部分)

平台类别

数量

平台目录

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3

构造成矿成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深时地理环境重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

1

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1

滑坡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1

地质灾害防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2

自然资源部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2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四川攀枝花野外基地

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四川汶川野外基地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

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

1

四川省地质环境脆弱区生态修复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3

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盆地及周缘优质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协同科创平台

2

玄武岩纤维协同科创平台(牵头)

钒钛材料协同科创平台(参与)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

油气地质成都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点实验室

1

四川省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安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重点实验室

1

戏曲文化传播与文旅产品研发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

矿产资源化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

四川矿产资源研究中心

国家公园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

西部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青藏高原及其东缘人文地理研究中心

四川灾害经济研究中心

四川省儿童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巴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

1

成都理工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1

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基地

5

四川盆地沉积与岩性古地理研究中心

油气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非常规油气藏地球物理联合研究所

AAPG成都研究中心

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联合实验室

1

辐射监测与应急联合实验室

校内科技基地

5

地热资源研究中心

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研究院

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20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各项奖励954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省级政府奖和社会力量奖近926项(次);获得授权专利1920余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川藏铁路、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科研成果概览(部分)

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年份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

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

高坝坝基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可利用岩体质量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

高海拔地区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

高坝安全监测技术与反馈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

深埋隧道勘察技术研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2009

中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技术研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2008

高寒复杂环境地区特长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

铜黄高速公路汤口至屯溪段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优化系统研究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8

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

地学核分析与检测理论、仪器开发与应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5

四川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

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5

受施工扰动影响土体环境稳定理论及其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工程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2004

中国西南地壳浅表层动力学过程与地质灾变效应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2

岩石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程序

电力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高拱坝坝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地质矿产部一等奖

1997

高海拔地区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8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复杂高陡边坡稳定控制技术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10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1

长大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发生机理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1

铜黄高速公路汤口至屯溪段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优化系统研究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8

深埋隧道勘察技术研究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9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评估、机理分析及设防标准评价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1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技术研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8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专题研究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8

岩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的系统研究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9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及建基面工程地质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

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重大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系统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

昔格达地层公路修建技术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

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地质工程系统研究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

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大变形的机制、预测及防治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0

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动态设计及施工控制技术系统研究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

天山公路工程地质病害研究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9

四川九寨黄龙机场

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08

四川九寨黄龙机场

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

2008

铜陵至黄山高速公路

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11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17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91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获得授权专利1400余项。[2]

图书馆(新馆)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2个图书馆,渠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个,渠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40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102个,电子图书430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图书馆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服务模式,实现了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和谐统一,馆内建有国土资源西南地区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献传递服务中心。

展示馆所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大竹重庆鱼”、“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获得包括区、市、省、国家所有级别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有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种[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3年创刊的《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与《理工高教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内刊)合刊,并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期为季刊。2011年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期正式转为双月刊。该刊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获四川省优秀学报(二等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 、第四版(2004) 和第五版(200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外,该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5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在教育部(包括原国家教委) 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3次(1989年,1999年,2004年)、二等奖2次(1995年,2008年)、优秀科技期刊奖1次(2006年) 、精品科技期刊奖1次(2008年)。根据教育部“教技[1999]1号”文件,该刊于1999年7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矿物岩石》创刊于1980年,属四川省科协主管,由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与成都理工大学主办。主要就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沉积学以及相关学科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地球及空间科学中有关物质成分的学术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服务。先后三次(1996年、2000年、2004年)被遴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EI光盘版全部收录。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创刊于1979年。主要刊登中国国内外地球探测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处理及其应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及美国《地质光盘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十多家中国国内外知名文摘收录,还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等知名检索机构的来源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原《地质科技管理》、《地质系统管理研究》)创刊于1984年,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土地、矿产、水、海洋等自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 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EPS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创刊于1990年9月,为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由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院万方(数据)集体公司《科技期刊群》。

合作交流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现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65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学校还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

文化传统

校名

校名

学校于2001年9月21正式启用“成都理工大学”校名。其中文名标准字体为毛体。

校标

涵义:

1、“穷究”:深入钻研,追根寻源,不舍追求。见《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见朱熹:“格物穷理”;见成语:“穷经皓首”等。

2、“于”:在于、及于、对于、自于等等。

3、“理”:事理、物理,包括道德伦理、人生哲理、科学真理、事物法理以及理想、理性、理论、理念等等。将寻常所说的道德、道理等尽包其中。

4、“成就”: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等等。指在正确的理想、理念、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绩。

5、“工”:实践、实干,工作、工力,过程、擅长,巧智、巧用,艺术境界等等。如“能工巧匠”、“巧夺天工”、“无意而工而无不工”等等。

八字可直译为:在事理物理处穷究钻研,在实践实干中获得成就。亦即:穷究于事事物物之理,成就于实践实干之工。

校训

校标

成都理工大学校标的标准色是具有沉静、科技、庄重属性的成理蓝(C95 M85 Y40 K0)。

校标元素组成

校标的形状为圆形,由地球、恐龙、书本、地层和中英文的“成都理工大学”字样和阿拉伯数字1956等元素组成。

校标设计说明

地球:其一寓意我校是一所以地学为优势特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学;其二寓意我校关注宜居地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体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的理念。

恐龙:恐龙形象来源于我校博物馆马门溪龙化石标本。它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恐龙,亚洲保存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是我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历史的象征、文化的象征,具有社会知名度和校友认同度。该恐龙造型昂首挺拔,其寓意契合我校“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书本和地层:用地层构成的书本,象征知识与智慧,体现我校在地学方面的特色,蕴涵我校“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

1956:阿拉伯数字“1956”代表了我校的创建时期是1956年。

中英文成都理工大学:中文采用毛泽东同志的手写体;英文采用大写的英文印刷体(Britannic Bold)。

校歌

《理工之歌》

砚湖泱泱,慧园苍苍,

这里是放飞理想的地方。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我们永远铭记心上。

五洲四海,弦歌一堂,

厚德博学,桃李芬芳,

峨眉巍巍,岷江沧沧,

我们是社会的栋梁。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龚灏

名誉校长

刘宝珺

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清友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孙文

党委副书记

黄涛

副校长

许强、曾英、黄琦、侯明才、巨能攀

知名校友

党政界

党政界

姓名

概况

姓名

概况

黄润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胡昌升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宗国英

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云南行政学院院长

赖蛟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彬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九三学社自治区主委

王少雄

原四川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四川省人大会常委会原副主任

王世杰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主委

多吉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强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胡广杰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李永杰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许大纯

自然资源部人事司司长

刘连和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原司长

丁贵明

国务院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

黄方方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原党组书记,南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宋光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原党组书记、厅长,四川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原主任

罗在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原党组书记

王学龙

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正厅级)

吴耀强

四川省地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

刘建达

福建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志勇

青海省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廖正伟

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局长,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正厅级)

肖四如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江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

苟润祥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勘查开发总公司董事长,政协陕西省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

曹均绵

原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南岸区政协主席

简支全

重庆市南川区政协主席

汪丛林

重庆市九龙坡区原人大常委会主任

靳林春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卢映祥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

何金良

安徽省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胡忠义

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原党组书记、局长

陈飞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叶爱斌

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湖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孙传敏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

李荣强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袁超洪

福建省南平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金炉

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一级巡视员

曾洪扬

四川省自贡市委副书记、市长

马煜洲

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总法律顾问,固原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挂职)

于桂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

朱明仓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昌荣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

董光国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熊自力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副司长 

游勇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何玉舟

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

李建华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

孙王勇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

吕志勇

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吴晓莉

重庆市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李达帆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移民工作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李增悦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詹云超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副局长

李福良

江西省地矿局总工程师

罗铭玖

河南省地矿厅总工程师

杨新敏

河南省地矿局纪委书记

赵廷周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董事长

王绪本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宗浩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

叶文

云南省政府参事,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院长

曾宪荣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李鉴伦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段建宝

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本金

贵州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万强

贵州省地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朱春孝

贵州省地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周琦

贵州省地矿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姬书平

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原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副秘书长

袁顺明

成都市成华区委副书记、区长

胡斌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

杨德平

湖南省邵阳市委常委、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挂职)

范继跃

四川省凉山州委副书记

徐志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周伦斌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建乐山市委主委

李仁杰

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常委、副市长

雷玉春

广东省阳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克纯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贾瑄

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庆芳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白春明

河北省唐山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陈厚生

四川省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宜宾市委主委

王新红

山东省东营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胜利石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

刘廷安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资阳市委主委

柳江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

孙省利

广东省湛江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湛江市委主委

陈曦

广东省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韶关市委会主委

王建新

甘肃省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

--

科教界

科教界

姓名

概况

多吉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成善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崔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胡瑞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黄润秋

生态环境部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原副主席

赵逊

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原秘书长、副理事长,《地质学报(英文版)》原主编,世界地质公园发起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地质公园之父

王世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主委

文安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马胜利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徐锡伟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何远信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所长

胡泽松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李文昌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

王剑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

何长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余浩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侯水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蔡耀军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

熊盛青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物探与化探》主编

倪师军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成都理工大学原校长

欧阳辉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

刘小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

段学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

王涛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李子章

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副所长

王彦洪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副主任

高锦曦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副主任

肖唐付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挂职)、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球与环境》副主编,Frontiers in Soil Processes副主编

严金秀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主席,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人才奖获得者

唐菊兴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首批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学者

薛春纪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梁狄刚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荣高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崇成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颜其德

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领队

徐永新

南非联邦水资源部首席水文地质师和地下水专家顾问

龚灏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王洪辉

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书记

许从年

东华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

刘树根

西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元君

西华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庹先国

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王果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党委常委

帅开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党委副书记

马鸿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矿物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

喻祥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副校长

杨立中

西南交通大学原副校长

汤彬

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赵明阶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魏文彪

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杜正聪

西昌学院党委副书记

查涛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会(The Econometric Society)会士(Fellow),埃默里大学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杰出访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

刘志飞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法国政府学术棕榈骑士勋章获得者,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弟成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尧德中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Fellow

许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

陈鸣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仁新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符力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胡修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永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吴春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Science Bulletin地学副主编、《岩石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郑春苗

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合作基金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领军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合作部部长

胡晓农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主编,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夏江海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主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祥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范宣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工商界

工商界

姓名

概况

梅非奇

中国银行高级管理层成员 ,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

唐岩

陌陌(NASDAQ:MOMO)创始人兼董事长

周源

知乎(NASDAQ:ZH)创始人兼CEO

付锁堂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长庆石油勘探局局长

王小牧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原董事长

李洪铎

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广州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正厅级)

张鸣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张玉明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夏庆龙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何伟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

邓一明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明

紫金矿业集团西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玉华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杜金虎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

俞凯

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副总经理

郝蜀民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副总经理

侯洪斌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部勘探指挥、副指挥兼总地质师

周心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总师

余刚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总经理高级技术顾问,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易廷斌

北京海地人资源咨询公司总裁

胡精沛

厦门中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代光

北京荷马集团董事长

梁春晓

阿里巴巴集团原副总裁、阿里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学校地址

学校本部: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宜宾校区:四川省宜宾市大学城路三段218号


本文标题: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娱乐圈事
本文地址:http://www.o-kml.com//yule/28893.html

    责任编辑:
    迪伦·奥布莱恩资料,迪伦·奥布莱恩演过的电视剧,迪伦·奥布莱恩电影

    2022-12-11

    迪伦·奥布莱恩资料中文名:迪伦·奥布莱恩外文名:Dylan O’Brien国籍:美国出生地:纽约出生日期:1991年08月26日星座:处女座身高:1.80米现任女友: ... [详细]

    僧人暴力阻碍民警执法 江苏三圣寺11人被刑拘

    2023-11-29

    僧人暴力阻碍民警执法 江苏三圣寺11人被刑拘 ... [详细]

    2021年个人所得税怎么算举例说明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2023-10-19

    2021年个人所得税怎么算举例说明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 [详细]

    姓张以“可”字开头的女孩名字推荐

    2022-12-15

    目录 : 1、“可”字基本信息 2、姓张以“可”字开头的女孩名字推荐 3、姓张以“可”字开头的女孩名字大全 “可”字基本信息简体:可 ... [详细]

    上海猥琐男解女子内衣发泄 称地铁太挤无意骚扰

    2024-04-08

    上海猥琐男解女子内衣发泄 称地铁太挤无意骚扰 ... [详细]

    图酷

    图说天下

    资讯排行

    首页 - 娱乐圈事 - 体育圈事 - 两性情感 - 星座命运 - 奇闻怪事 - 历史故事 - 科技资讯 - 图说天下 - 知识百科 - 图酷 - 娱乐八卦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02-2021 无限魅力物联网 版权所有
    删帖请联系邮箱:meiyixinxi2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