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全球连锁品牌网,项目放心!
首页 > 娱乐圈事 > 间岛(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
* 您的地区: * 您的称呼: * 您的电话: * 填验证码: 您的留言:
同意并提交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间岛(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

更新于2023-02-11

间岛,原名垦岛,位于图们江北岸,最初是指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霁峪前的一处滩地。目前,间岛是指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包括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满洲国曾在这一地区设立间岛省,省会是龙井。

中文名

间岛

指代地区

吉林省延边州

词语来源

大批朝鲜人越界垦殖的垦岛

主权归属

中国

简介

“间岛”,原名“垦岛”(因大批朝鲜移民越界垦殖而名),系图们江北岸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县光霁峪前的一处滩地,自古系中国领土。清政府与朝鲜政府曾多次勘定国界,确定该地为中国领土。后来日本捏造所谓“间岛悬案”,并且恶意歪曲所谓的“间岛”范围,将纵十里、宽一里的滩地,扩大到“海兰河以南、图们江以北,宽约二三百里,长约五六百里之地”,即中国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地区,妄图一举侵吞这些地方。朝鲜人趁机骚扰中国边境。经过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多方努力,最终挫败了日本朝鲜的这一侵略图谋。

领土归属

历史上看,明清两朝,朝鲜是中国的属国。双方都承认两国的边界在鸭绿江和图们江。但由于当地很荒凉,双方并没有仔细勘测过边界。直到康熙年间,发生朝鲜李氏兄弟越界,在中国境内杀人越货的事件。于是,中国的康熙皇帝派了穆克登巡边,并在鸭绿江、图们江的共同源头——长白山天池树立了界碑。[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东北——东北亚成了是非之地。沙俄开始侵占东北。原本东北是当时清朝统治者满洲人的“龙兴之地”,绝对不允许中国内地人到东北。此时为移民实边,也不对不开放边禁,同时也放宽对朝鲜方面边禁。结果有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东北的荒地开拓,这就是中国今天的朝鲜族的源头。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要求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境内的朝鲜人,依“云南苗人例”加以管理。但朝鲜国王高宗(就是闵妃的丈夫,大院君的儿子)要求把这些人“刷还”——领回朝鲜。

1883年,当时中国的敦化地方官致信朝鲜地方官员,要求“越垦流民……务于今秋采稼收割以后,即行依限回国”。但是朝鲜流民并没有全部回国。

1885年朝鲜的高宗向中国的礼部提出:朝鲜人只是渡过了豆满江(指今天的图们江),而没有越过中朝界河土门江(指今天中国的海兰江),所以请求不要“刷还”当地垦民。这就是历史上间岛之争的源头。

1885年9月到11月,双方第一次勘界,史称“乙酉勘界”,朝方坚持图们江和土门江是两条江,界河图们江是现在中国境内的海兰江。所以谈判没有达成一致。

1887年4月到5月,双方进行了第二次的共同勘界活动,史称“丁亥勘界”,双方一致同意所谓“豆满江”、“土门江”就是今天的“图们江”的一音之转,但是双方对图们江的正源问题还是有分歧:朝方认为是红土水,中方认为是更南面一些的石乙水,于是双方(包括朝方代表李重夏)共同绘制地图,请求大清皇帝来裁定,皇帝裁定为石乙水,但朝鲜国王高宗又提出异议。结果,这次谈判也没有正式结果。但是,当时中朝双方已经达成共识:中朝两国界河就是今天的图们江,而且明确承认图们江、土门江就是一条河,也就根本否认了“间岛”问题的存在。

1894年中日两国之间因为朝鲜问题,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大败,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1897年,朝鲜改名“大韩帝国”。1903年3月到10月,在俄国人的支持之下,韩国人屡次骚扰中国边境。

1904年4月,这种侵略达到高潮,韩国的“垦岛保护使”李范允带领着五六千士兵渡过图们江,进入中国内陆100多里地。当时中国的延吉厅同知陈作彦予以痛击,韩国人大败而归。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失去对韩国的控制权,日韩签订了《保护条约》,韩国把外交全权交给日本。1909年,日本与中国政府谈判解决中朝边境问题。双方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其中明确规定: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并以石乙水为江源。从此,中韩之间几十年之久的边界问题得以解决。后来的“满洲国”和朝鲜边境,中国和朝鲜边境都没有改变过。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韩国的经济腾飞,即所谓“汉江神话”,韩国右翼民族主义抬头,重提所谓“间岛”问题。1978年元旦《韩国日报》刊载了徐桢哲的系列图片文章《新年展示韩国旧貌》,认为是当年日本人把韩国领土——间岛出卖给了中国人,所以要收回间岛。1991年1月韩国的大报《朝鲜日报》刊登的史学家赵活的文章《间岛是我国的领土,应努力收复》,硬给韩国百姓“造”出一位民族英雄来——李重夏:“傲慢的清国代表们竟然威吓我方代表,……对此朝方土门勘界使李重夏拍案而起,高呼:‘此头可断,国土不可缩’,从而挫败了清国代表的气焰,于是会谈宣布失败”。事实上,李重夏不仅认同了“一江说”,还在勘界的地图上署了名,这份地图还保存着好好的,而且会谈本身没有破裂。韩国右翼的强辞夺理,无中生有,从此可见一斑。

间岛之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当时的清政府放宽了对朝鲜的边禁,结果有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东北的荒地开拓。朝鲜王国一开始要求清政府将这些人驱回朝鲜,但很快诡称,这些人只是渡过了豆满江(指图们江),而没有越过中朝界河土门江(中国的海兰江)。这就是历史上“间岛”之争的源头。

此后,清政府和朝鲜王国政府曾两次勘界,虽未达结果,但中朝双方达成共识:中朝两国界河就是现在的图们江,而且明确承认图们江、土门江就是一条河,也就根本否认了“间岛”问题的存在。

辽宁社科院边疆研究所主任吕超指出,上世纪初,日本获得对朝鲜半岛的统治权后,曾捏造所谓“间岛悬案”,在当时清政府表示强烈反对后,最后日本承认该地区属于中国,并于1909年9月4日与中国签署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确定间岛为中国领土。由此可见,所谓的“间岛问题”早有定论。

尽管韩国一些民间组织宣称,“间岛是当年占领朝鲜的日本人卖给中国的”,但由于间岛的主权明晰,韩国和朝鲜政府均未提出正式异议。

间岛协约

1、完全承认间岛为中国领土,以图们江为国境,在江源地方以界碑为基点,以石乙水为分界线。

2、开放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允许外人居住及贸易。

3、在图们江以北开垦的土地上,仍然允许韩民居住。

4、居住该地的韩民须服从中国法律,归中国地方官宪管辖与裁判,与中国人同样履行纳税义务及听候其一切行政处置。

5、间岛内韩民所有土地房屋可与中国民众财产同样受保护。在图们江沿岸设渡船,双方民众自由来往。

6、将来将吉长铁路延长到延吉南境,在韩国会宁同韩国铁路接轨。

7、“朝鲜总督府”(日本殖民机构)及文武各员两月内撤离。同时在上述通商地点设日本领事馆。

韩国争权

2007年11月20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建设交通部的下属机构———国土地理研究院自2007年3月起,委托韩国明知大学国际韩国学研究所搜集了400多张海外国家的古代地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外国家的古代地图将现在隶属中国领土的“间岛”在1910年以前一致标注为韩国领土。

国际韩国学研究所方面表示,分析发现,自19世纪初期至1910年,间岛被标注为韩国领土。尽管每张地图中显示的国境线有所差异,但是其中有100多张地图一致将间岛地区标注为韩国领土。参与研究的明知大学教授李敦洙表示,丧失国家主权后的1909年,日本和清政府签署了《间岛协约》,而在此之后出版的地图全部将间岛标注为中国领土。

国土地理研究院发表调查结果后,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将其视为韩国领土的证据,鼓动舆论发起“收复失地”运动。实际上,韩国国内一直在间岛问题上蠢蠢欲动。2004年9月,59名国会议员联名提交了“《间岛协约》无效决议案”。一些媒体和市民团体也要求政府发表“收复间岛宣言”,他们甚至在总统府网站上发帖建议,在缔结《间岛协约》100周年(2009年)之前,朝韩携手在此问题上提出异议。

在上述研究所找到的外国古地图中,朝鲜半岛直到16世纪中期才开始出现,且直到17世纪,朝鲜半岛一直是被标为岛屿模样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16世纪的英国等国地图上,如今的日本海曾一度标为“中国海”、“东洋”等,可见拿这些古地图来证明韩国国境的位置有多么可笑。回到间岛话题上来,间岛本来就是中国领土,不过是在朝鲜王朝后期,朝鲜发生饥荒,一些朝鲜流民非法进入这块封禁之地开荒,进而逐渐定居下来而已,由此产生了后来的很多问题,岂能以此证明这是当年朝鲜的土地。更可笑的是,个别韩国学者甚至在提出间岛问题时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当年也是封建朝鲜的领土,也有必要一并提出主权要求。

专家点评

对于韩国方面有关“间岛”问题的聒噪,复旦大学韩国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詹德斌指出,最近(2009年)20多年来,韩国国内民族主义和文化优越主义情绪迅速增强,随之兴起了所谓“恢复国史”运动,间岛问题自然是少不了的内容。1983年和1993年,韩国部分国会议员甚至先后两次提交了要求“核实长白山(韩称白头山)领土归属权”的法案。

目前,中国专家普遍认为,尽管韩国国内一直有人在打中国领土的主意,但目前还掀不起什么大浪。因为这些主张经不起历史事实的驳斥,也没有任何现实性可言。而且,韩国这类动向实际上得不偿失,不会给韩国带来任何利益,只会加强中韩民间的对立情绪,对两国关系造成不利影响。[2]

全球连锁品牌网温馨提示

  • 以上展示的项目信息均来自项目公开数据,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来源网站负责。
  •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您在投资前与企业核实确认加盟情况,务必多咨询、多考察,以企业确认为准,以便降低投资风险。
  • 全球连锁品牌网仅进行信息展示,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核查处理并回复。